【报考指南】共赴时代机遇 筑梦制造未来--国内部分高校机械类专业简介(2)

时间:2025-07-05 来源:三牛娱乐注册-三牛登录平台-weaqq.cn

  志愿填报是高考学子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机械工程学科作为支撑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学科,始终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当前,高性能制造、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新兴技术领域蓬勃发展,机械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国内众多院校面向机械工程及其子学科设立了特色鲜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成长平台。

  值此高考志愿填报之际,《中国机械工程》编辑部参考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结果、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等榜单,遴选了部分高校的机械类专业进行简要介绍,供广大学子参考。愿考生以热情梦想为帆、以专业选择为舵,在填报志愿时理性规划,成就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的“双向奔赴”。

  同济大学机械专业源于1912年6月同济医工学堂设立的机电科,1979年8月成立机械工程系,1987年4月升格为机械学院,2005年9月机械工程学院搬迁至嘉定校区,2012年3月更名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专业涵盖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大一级学科,以及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精心打造和建设以 “自主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精密机械与智能感知”“智能工程机械”“城市建筑节能”和“城市城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特色的一流学科,获批建设自主智能机器人上海市未来学科。

  结合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学院多年来一直秉承贴近工程实践、服务社会的理念,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学研融合,学院拥有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以及穿戴机器人与人机交互技术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住建部燃气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市人工环境智慧低碳调控专业技术服务平台、重大工程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建设部同济大学环卫机械研究所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

  学院具有国际合作传统优势,以德国为起点,辐射欧洲,放眼世界,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学院与2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签订有交流项目或双学位合作协议,建设有中德机械与能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组织德国工业4.0夏令营、意大利冬令营、中欧博士生论坛等学术与人文交流活动。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以培养机械、航空航天、动力、热物理等科学技术领域高端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大院。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895年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设立的机器学门的天津大学,是天津大学历史最悠久和最具实力的学院之一。包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设计等本科专业。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6年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三个一级学科均进入A类。2022年,经国务院批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机械工程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获评“天津市顶尖学科培育计划”。

  学院提出“121”新工科建设方案,形成了以模块化课程为特色、以进阶项目制课程为贯通骨架的机械大类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了《设计与建造》等项目制课程,形成了“研究型的教、挑战式的学、创新性的做”教与学新方式。建设了天津市首个新工科实践教学平台——天津大学智能制造中心,服务学生创新-创造-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历史悠久,汇集了华东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南北两大工科学脉。在八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众多领军人物和科技人才。

  办学水平一流。学院拥有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设计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其中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分别在软科2023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名列全球第6和第2。学院设有7个本科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工业工程,在2024年软科排名中分别位列全国第1、第1、第4、第4、第7、第8、第10。

  科研成果突出。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深度参与了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核高基等重大专项以及载人航天、探月、探火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在C919、大运、新型战机、长征五号、空间站、东风导弹等大国重器中得到应用。近十年,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7项。

  学研平台实力雄厚。学院建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机械基础与航空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工业大学-中航西飞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面涵盖课程、实验、仿真及实践环节;建有机械设计、舞蹈机器人、微/纳米小精灵等8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有力支撑机电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教育始于1926年原山东大学设立的机械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青州府高密中等工业学堂和济南中等工业学堂合并成立的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所设立的机织科。学院主体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山东工学院机械制造系,1952年原山东大学机械系整体并入原山东工学院机械制造系。

  机械工程学科是山东大学最具代表性和基础性的工科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化工过程机械”是山东省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学院拥有“机械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大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临工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和“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后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与国际顶尖企业集团联合定向培养本科生。2019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同时顺利通过第四次工程教育认证。2020年,“产品设计”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近年来,学院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内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明显提升,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工程学(含机械工程学科)ESI排名跻身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行列,2024年机械/航空制造学科QS排名301-350名(全国第24名)、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机械学科)排名101-150名(全国第27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智能制造与共融机器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化工过程机械”“车辆工程”“产品设计”等学科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学科于2007年被遴选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统筹建设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遴选为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以机械工程作为牵头学科的机械与仿生工程学科群,被教育部批准为吉林大学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群。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A。工程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学院拥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虚拟仿线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平台。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工程力学、智能制造工程入选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有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

  学院建有数控装备可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0余个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吉林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吉林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研究院和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交叉建设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仿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吉林大学链传动研究所,是国际标准技术组织ISO/TC100秘书处、全国链传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4)秘书处、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链传动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建有国家链条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5月,其前身为中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和长沙铁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全面负责承担学校机械学科及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学院以“凝心聚力,科学创新,自强不息,铸造辉煌”为指导,以实现“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已跻身于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行列。

  学院拥有国家“高性能复杂制造重点实验室”“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长沙矿冶研究院联合建设)、“国家高性能铝材与大型构件制造创新中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沙市齿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SU——ASM微电子封装技术实验室”、中南大学“微纳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先进制造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深海资源开发技术研究中心”“中南大学矿冶装备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基地及1个湖南省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和1个首批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有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院拥有功能齐全的教学科研设备,教学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学院将面向国家需求,在探索科学真理的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工程创新型人才,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思想,走出一条在解决国民经济发展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和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路子。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系)成立于1949年,秉承“明德格物,博学笃行”院训,以“培养一流精英人才、建设一流科研平台、打造国际一流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院”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学院旨在培养学术引领者、社会领导者、行业领军者、工程领创者,毕业生中多人成长为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学院建成了4位院士领衔的师资队伍,牵头获得2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机械工程学科评估位列A档(第四轮),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动力、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重点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围绕服务东北全面振兴重要使命,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将工程科技前沿引入课堂,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基于“111”引智基地及各级国际交流项目,常态化邀请境外知名高校学者来我院讲学、授课和学术交流。并定期选派优秀学生至欧、美、日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开展学习交流,加大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思维的培养。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可追溯至1908年湖南高等实业学堂设立的机械科。1926年湖南大学成立,设机械系。1958年湖南工学院时,设立机械系。1959年湖南大学恢复,设立湖南大学机械系。1995年,在机械系的基础上成立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08年,改名为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学院。2010年,原湖南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并入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学院现设有机械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点;机械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湖南省重点学科2个。拥有整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科研基地,以及特种装备先进设计技术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控制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轻量化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智能激光制造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特种装备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汽车模具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装备绿色再制造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先进复合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汽车轻量化湖南省工程实验室、装备服役质量保障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运载装备智能网联系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11个省部级科研基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和“111”创新引智计划基地,入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工程力学、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25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76人,副教授81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稳定。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下设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机械学系、汽车工程系、智能过程装备与安全工程系、高分子先进制造研究所、金属材料制备成形及装备研究所、工程训练中心等教学与科研行政机构。设有高分子智能制造、精密装备与智能机器人、智能电动汽车、工业人工智能、智能测控与高端装备、激光与增材制造、功能结构与器件高性能制造、工业软件、智慧安全与应急创新等九个创新研究中心。

  学院拥有教学、科研和办公用房近4万平方米,各类科学仪器设备近2万台。拥有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智能车辆工程(原车辆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安全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本科专业,以及机械类创新班(2025年招收机械类院士特色班)。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安全工程三个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00余人。

  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始建于1935年,是重庆大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多年以来,学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中国的快速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在“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支持下,学院在国内外树立了显著的影响力和声誉。依托机械领域深厚的专业研究和国家级科研与教学平台支持,学院致力于培养机械及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和工业工程四个专业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按照大类统一招生。学院采用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念和国际化视野。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治学严谨,最早的机械专业始建于1935年,具有80多年的悠久历史。“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以及首批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设精密传动、航空传动、机电复合传动、机器人、传动制造装备、绿色智能制造、汽车工程和前沿交叉等8个研究所和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电子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工业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本科专业。



上一篇:崇德科技深度解析: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AI技术革新与突破
下一篇:160项优秀科技成果获表彰奖励